在复杂的水工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潜在的风险挑战,其中管体损伤风险尤为关键且不容忽视。作为一项涉及到水利设施完整性与功能正常发挥的核心问题,如何在施工过程中有效识别并防控这些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基本观点:识别风险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学习与过往经验上,而需深入施工现场实地考察与调研,全方位了解具体情况,这样才能确保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特别是在管体保护方面,如为了确定管道位置而进行的探坑挖掘,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防护措施,不仅可能导致管道自身防腐层受损,还可能因石块冲击造成管道变形,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结构破坏。
对于裸露在外的管道,如未得到妥善防护或者施工安排不当,原有的混凝土水工结构及石块极易在洪水中受到侵蚀、挤压或撞击,从而加大了管道受损的可能性。而在河流围堰施工中,若无法准确判断管道具体位置,使用机械设备取土采砂的过程中,管道遭受直接损害的风险也将随之增加。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性措施,提出“精、见、护”的原则以确保管体安全。
“精”指的是精确掌握管道的位置及其埋深信息,借助威脉管线探测仪器进行定位和测量,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划定作业区和警戒区域,做到心中有数,精准操作。
“见”则强调在实际施工中务必亲眼见证到管道的存在,坚决避免盲目施工带来的隐患,只有真正“看见”,才能心存敬畏,对每一个可能的风险点保持警惕。
“护”则是整个风险防控的核心环节,即对管道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加强防腐层维护、设置必要的支撑结构以防止外力损伤等手段,确保在施工期间,管道始终保持其完整性,功能得以完好发挥。
在水工项目施工过程中,我们应坚持“精、见、护”相结合的原则,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控措施,以最大程度降低管体损伤风险,确保施工安全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