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15岁登台演出穆桂英、艺龄长达90多年的国宝级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先生(1922年11月-2022年5月),以铿锵的梆子腔唱响了一个时代,成为中国梨园史上又一个传奇。
为深切缅怀马先生对中国梨园艺术的杰出贡献,洛阳著名雕塑家杨志强教授应邀以其经典荧幕形象——穆桂英为蓝本创作纪念雕像“还巢”,本次创作中杨老师创新引入了高精度三维扫描技术,以数字化之力辅助传统非遗手艺共铸梨园豫韵永恒之魂。
人物简介:
杨志强老师,洛阳师范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洛阳市“天子驾六”的作者。
杨志强教授作为此次项目的关键人物,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精湛的手工雕塑技艺,为马金凤先生的头部雕塑赋予了生动而传神的神韵。从眉宇间的英气,到眼神中的深邃,再到嘴角的微笑,每一个细节都经过杨教授的精心雕琢。
杨教授工作掠影
数字化技术虽然精准,却难以捕捉到艺术家的神韵和气质,而这正是杨教授作为一位杰出雕塑家发挥作用的地方。杨教授完成头部雕塑的刻画之后,由云芽团队使用先临三维的EinScan Pro 2X V2手持3D扫描仪精细采集马金凤先生头部雕塑的三维数据,其出色的细节还原能力完美复刻了杨老师细腻的雕刻笔触,马先生的卓越风采跃然于屏幕之上。
01马金凤原版蟒袍数字化采集
云芽团队技术人员首先采用先临三维EinScan H2双光源手持彩色3D扫描仪,按照服饰穿戴顺序,由内到外逐一采集戏服的纹饰细节及仪态完整数据。
EinScan H2具有780mm*900mm的超大扫描幅面,仅需两分钟左右即可快速完成单次人像的完整数据采集;500万像素高清纹理相机,可精准还原精致戏服的多彩信息,为后续雕塑创作时区分服饰区域提供极大便利。同时其强大的材质适应性,无惧服饰上复杂花纹或者亮面珠饰的困扰,极大地简化了后续雕塑服饰细节方面的刻画工作。
扫描数据示意
原版凤冠形如摺扇的扇面,以玲珑的点翠立凤为主要装饰,凤嘴衔有珠串,中间短、两侧长,左右挂排子穗,背后挂一排短穗,凤冠头顶两侧插着两根长长的黑羽毛,京剧术语称为“翎子”。但因其珠串繁多,构造复杂,采集难度极高。
云芽团队技术人员经过研讨后,先后采用先临三维的EinScan H2双光源手持3D扫描仪和EinScan Pro 2X V2 手持3D扫描仪对凤冠进行高精度扫描,凤冠上的细节都在扫描过程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这些数据模型的采集,也为后续的雕塑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设计软件工作示意
数字勾画骨骼,雕琢赋予神韵,如今,“还巢”雕塑已静静伫立在洛阳仙鹤园人文荟萃之间。它不仅是对马金凤艺术生涯的缅怀和致敬,更是传统非遗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典范之作。这座雕像的诞生,不仅展示了三维扫描技术在非遗传承中的巨大潜力,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感知和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当下科技文化融合的大趋势下,三维扫描技术也将逐渐深入融合到非遗保护的各个过程,重塑非遗活化路径。当古老的非遗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当熟悉的技艺编织出未来的模样,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意义才得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