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蚀是通过光刻胶暴露区域来去掉晶圆最表层的工艺,主要目标是将光刻掩膜版上的图案精确地转移到晶圆表面。通过用特殊光线(紫外光、深紫外光、极紫外光/UV)透过掩膜照射在晶圆表面的高感光性光刻胶,被光线照射到的光刻胶会发生反应。然后用特定溶剂洗去被照射/未被照射的光刻胶,就实现了电路图从掩模到晶圆的转移。

光刻完成后对没有光刻胶保护的晶圆部分进行刻蚀,最后洗去剩余光刻胶,就实现了半导体器件在晶圆表面的构建过程。通常在蚀刻过程中以及刻蚀过程后,涉及到对晶圆基底厚度的测量,红外干涉传感器便是合适的测量方案。

普雷茨特解决方案
普雷茨特可提供多种传感器满足您的要求,如 2 IT 系列红外传感器,其光学量程 2μm – 10500μm,可实现 1μm 以下晶圆以及 1 mm 以上晶圆厚度测量;还可提供适用于常规晶圆、掺杂晶圆、粗糙表面晶圆的不同版本控制器。

IT 系列传感器
普雷茨特光学的高精度同轴干涉点传感器可以实现距离和厚度的非接触式测量,测量范围高达 12,600μm。得益于传感器纳米级别的分辨率,同样适用于在诸如晶圆这样的微结构上的测量。此外,多层分立膜层的厚度的测量也可通过一次测试同时实现。
光学干涉传感器结构小巧紧凑,易于集成到高端测量设备和空间有限的区域中,而且由于非接触技术的使用,无需维护和更换。

光干涉法测量透明体厚度原理

使用与光谱共焦相同的白光作为光源,配上特殊的探头,也可以利用光谱仪的配置来测量玻璃/薄层的厚度。当光投射到薄层的表面(玻璃/薄层厚度在 2μm 到 250μm 之间),反射光会产生干涉图样并被传感器接收。

通过计算反射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传感器能以最大 66,000 次每秒的速度捕捉多层材料的厚度。此测量方法适用于液体和固体材料,能够测量玻璃、流体或薄膜厚度,甚至空气层厚。

光干涉法测量非透明体厚度原理

使用红外光光源和特殊探头,类似硅或塑料之类的不透明材料也能被测量。根据从物体两个(或多个)表面反射回来的光信号,能够通过干涉图样计算出厚度。如果样本有许多层,每层的单独厚度和总厚度都能被算出。由于探头不含任何电子元件或移动部件,在做流水线测量时非常可靠,不受潮湿,酸性或不干净的环境因素影响。